一、学科专业背景
浙江省专业博士学位培育点“生物与医药”
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生物工程”
宁波市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
国家七星级应用型专业、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生物技术”
二、培养条件
1.导师团队——建设校内外双导师团队
现有专任教师117人,正高职称教师37人,副高职称教师41人,博士学位66人,校内外导师200余名。拥有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农业部岗位科学家、国家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浙江省151工程等各类人才。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浙江省功勋教师、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拥有“生物技术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国家级教学团队、浙江省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等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和11个省市级科技特派员团队。
2. 科研与实践平台
省级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水产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市级重点实验室:
宁波市水产动物性别控制与精准育种重点实验室
宁波市农产品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宁波市微生物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示范中心: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高值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共建)
教学实践平台:
国家级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浙江省生物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浙江省食品科学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工程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浙江万里学院宁海县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浙江省海洋生物种业现代产业学院
浙江省水产种业与绿色养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3. 校内外主要培养单位
生物与环境学院
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
碳中和研究院
华美生命健康学院
动物性别与发育研究所
湘湖实验室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国科宁波生命与健康产业研究院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4.科研水平(近5年)
科研项目380余项,国家级项目51项,省部级项目百余项,获得各类研究经费共1.8亿元
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190余篇,一级核心论文百余篇
科研成果获奖20余项,其中省部级成果奖10项
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
国家审定新品种21项
获应用性技术规范或行业标准6项
葛楚天团队在Science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篇,为宁波首次
三、培养成效
历届就业率100%,升博率超10%
浙江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优良率100%
研究生排第2在知名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
研究生受邀参加央视科教频道录制节目
研究生共11人次参加大洋科考
研究生党支部获批省高校首批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研究生连续5年获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
研究生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多项发明专利
四、专业及培养方向介绍
1. 生物学(071000)
培养目标:面向生物种业振兴、生命健康和海洋强省重大战略需求,全面推进水产遗传育种、植物种质创制、干细胞等方向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培养适应我国生物种业与生命健康重大战略需求的生物学高层次创新人才。
培养方向 | 主要研究内容 |
发育生物学 | 开展水产动物生殖细胞谱系发育、生殖细胞与体细胞的互作、性别决定与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为精准育种和良种规模化扩繁提供理论基础。 |
水生生物学 | 围绕水生动物生物学特性,重点开展重要经济性状解析、分子标记、数字化分类、基因编辑及新品种选育等研究。 |
植物学 | 聚焦区域特色园艺植物和药用植物光合、营养、品质和抗逆等性状的生理生化过程和遗传机制研究。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针对动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的关键基因进行分子设计与改造,围绕动物源蛋白质、酶类和多肽等功能物质,开展免疫防御、功能酶抑制剂和激活剂的作用及体内外调控机制研究。 |
2. 资源与环境(085700)
培养目标:面向碳达峰碳中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以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素质全面、工程理论和技术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拥有国际视野,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够在海岸带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海洋资源开发应用、农业生态环境健康调控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研发、施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方向 | 主要研发内容 | 行业主要导向 |
滨海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 | 开展港口、石化、水产养殖等区域性典型行业污染防控与滨海生态修复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 污染修复、生态 |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应用 | 开展海洋环境(近海、极地及深远海等)微生物资源挖掘、海洋生物种质创制、重要海洋生物资源应用等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 | 生物资源、海洋 |
农业生态环境健康与调控 |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田生态环境安全评估、农业种养殖环境健康调控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 生态治理、农业 |
3. 生物与医药(086001)
培养目标: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面向我省生物农业、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生物环保、海洋生物等行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掌握解决生物技术与种质工程、生物医药工程、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食品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技术与方法,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科技创新与技术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工程规划与管理、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培养方向 | 主要研发内容 | 行业主要导向 |
生物技术与种质工程 | 特色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发掘、优良种质创制与良种繁育。 | 生物农业、渔业 |
食品营养与加工工程 | 食品各组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功能、安全与健康,特色食品资源高值化利用及产业化、有效组分分离和修饰调控、健康食品设计。 | 食品制造、检测 |
生物制品与制药工程 | 功能成分高效分离纯化及酶制品的制备、药物活性产物合成及结构修饰、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分离制备与改造、海洋生物免疫制品研发。 | 生物医药、医学 |
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 | 深远海及极地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功能评价、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高效制备、水处理和环境生物生态修复。 | 环境保护、生态 |
4. 食品与营养(095500)
培养目标:对接“健康中国”和“生命健康”等国家发展战略,培养理论实践兼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旨在满足社会对食品与营养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培养学生食品与营养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包括食品贮藏与保鲜、食品营养与健康等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科研能力,鼓励创新创业,促使跨学科能力提升。
培养方向 | 主要研发内容 | 行业主要导向 |
农产品贮藏保鲜 | 围绕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贮藏保鲜等方面开展基础与技术研究,开发高附加值农产品制品及其智能制造生产设备,突破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食品精准制造全产业链关键技术。 | 食品制造、贮运 |
食品营养与健康 | 围绕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研究热点,以分子生物学、食品组学等手段,开展资源高效利用、天然产物结构及功能性修饰、功能因子的分离及高效转化、功能性食品开发及安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研究食物中含有的或混入食物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安全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设计以普通食品形态为载体,有效预防和降低慢病风险或调节亚健康状态相关的营养健康食品。 | 食品研发、检测、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