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
穿着学士服的大四捧着花束在合影留念;
泡在实验室里的大三忙着做学科竞赛或是毕业论文;
临近期末的大二在图书馆和自习室里背着重点;
而大一还在出不去的回龙校区上着最后的课。

天已经燥热起来,
却因为黄梅雨季的来临,
偶尔还是有些凉意。
一场场晒,
一场场雨,
我们的小日子,
就这样简单过着。


时常元气满满、效率高高,完成了很多事。
也偶尔颓废,
外卖、零食、发呆、追剧,消遣时光。
这就是我们细碎而美好的小日常,
一段,被称为“青春”的时光。



晨起,
也许是被饥肠辘辘的肚子叫醒,
也许是被室友喊醒,
也可能,
是被“早八”的课业和晨跑拖起来的。
让人叫苦不迭的晨跑,
跑完后,终于卸下了心底的大石块。
也因为晨跑,食堂的七点格外热闹。
热气腾腾的早餐冒着香,勾起馋虫。
既想吃小蛋糕又想吃蛋挞怎么办?
又为什么,
油条和酱饼总是被前几位同学买光光?

是谁下课就匆匆奔往图书馆和自习室?
因为moodle、mooc、在浙学、优学院上有总写不完的作业。
是谁每天在实验室提取蛋白、DNA、RNA、质粒?
是谁在做分离、纯化、含量测定?
是谁在剖鳖、开贝、洗“羊栖菜”、
榨火龙果、摘葡萄、做蛋糕、榨果汁、
称药品、称土样、做水质分析......
综述要怎么写?开题也犯了难。
又是谁有总也开不完的会,
搞不完的活动,
交不完的材料。
一堆任务“打群架”的时候,
好想学会孙悟空的“分身术”,
但现实却总是分身乏术。
迷茫是太过正常的情绪了。
因为迷茫,
青春好像一下子暗淡下来。
哪怕平日把日子过得肆意尽兴或是忙碌辛劳的谁,
也会有无数的纠结过往,
也免不了在黑暗中挣扎。

但因为要挣破迷茫,
也增了许多奋进的力量。
在无数的平凡日常和渴望不凡的念头下,
我们的生活开始闪光。

认真完成的作业有了还不错的分数,
记了许多遍的知识点终于进入脑子,
实验上偶尔还是有差错,
但整体也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组织参与的活动,也并非一无所获。
YOUTH
李大钊曾经书以长篇谈之青春,
这是他1916年的时候发表在《新青年》的文章,
彼时的他27岁,正值青春。
此时的我们二十出头,青春正好。
在李大钊生活的那个水深火热,
救亡图存的年代,
就是这一个个青年,
前仆后继地把青春付诸祖国的事业,
才有了今日,我们明媚如斯的青春。
我们可以享受这样的美好吗?
当然。

当然,
当时的青年为建设“百年后梦想的新中国”
而奋斗,一代一代青年“青丝成雪”,
时间更迭,岁月变迁,
我们也将融入时代的大潮中,
为建设更美好的中国添砖加瓦。

我们吃的食物,
跑的步,读的书,上的课,
做的实验,搞的活动,
滋养着我们的青春。
你我的青春自是平凡,
但,
认真生活终将不凡。
